比較中小企與上市公司之企業社會責任表現
「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觀察所得
余洁琼博士

由「股東財富最大化」至企業社會責任

長久以來,企業自身「利潤最大化 」一直為被視為營商唯一及根本的目標。在傳統概念上,企業的核心使命僅限於為所有者及股東創造最大利潤。然而,隨著近數十年來內外的利益相關者對變革的訴求日益增加,企業一直面臨著要承擔更廣泛的社會責任或擔當更多公民角色的壓力。不斷變化的社會價值和來自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正推動企業在營商時不能只專注於利潤效益的追求,更要應對一系列社會、經濟及環境方面的挑戰。這種營商模式被定義為企業社會責任(CSR)。

企業社會責任到商業可持續性

從千禧年代開始,一個CSR的新階段──「商業可持續性」誕生了,而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更成為了倡議及討論CSR時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全球營商環境下,CSR日漸被廣泛認定為實現企業長盛不衰的策略。

在香港,為促進企業履行CSR作為新的商業模式,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CBS)創立了「香港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HKSMEBSI)及「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HKBSI)。HKSMEBSI的成分企業均為在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上有優秀表現的中小企,而HKBSI則評估50家恆生指數成份股企業的表現。指數採用創新的「Values-Process-Impact」(VPI)評核模式,從價值觀、過程(包括管理和實踐)及企業活動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這三大範疇去評估每家企業的CSR表現。

過去數年中小企及上市公司的CSR趨勢

自於2011年及2015年創立以來,HKSMEBSI及HKBSI兩項指數已分別發布過五屆。通過分析兩項指數的數據,可以發現中小企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一些有趣的比較。在過去的五屆指數中,參與的中小企有相當顯著的進步,其中最大一部份的參與者已由初期時的「初學者」水平(分數低於50的參與者於第一屆SMEBSI中佔38%)發展到後期的「前驅者水平」(分數高於90的參與者於第五屆SMEBSI中佔35%)。而在上市公司方面,儘管大部分企業亦在穩步改善中,但「初學者」仍佔大多數(於第五屆中佔42%)。仔細觀察兩個指數中的VPI分數,可發現雖然中小企和上市公司在價值觀(Values)和過程(Process)兩個範疇中得分相近,但是中小企在影響(Impact)方面的得分明顯較上市公司為高。換言之,即使兩者於履行CSR的資源投放略同,但中小企為利益相關者帶來的影響似乎較大。上市公司在影響(Impact)範疇得分較低的原因,可歸咎於對各利益相關者進行影響評估的難度較高或執行能力較低。基於利益相關者分析,數據顯示中小企在與供應商相關的CSR方面有最顯著的改善,而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則在第五屆SMEBSI趨於更加平衡。就上市公司而言,與政府相關的CSR活動有最顯著的進步(由第一屆到第五屆HKBSI,相關數據增長了307%)。而在總體影響方面,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不似中小企所帶來的那樣平衡,社區及顧客所似乎佔主導。

日本命力及煤氣之案例

在第五屆HKSMEBSI中,香港著名的保健品企業之一─日本命力,在所有中小企中以「先驅者」的成績脫穎而出,並以97的高分位居指數榜首。日本命力的管理層致力於履行CSR及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充分地將CSR舉措納入恆常規劃及預算週期,自2011年起,日本命力將其年度CSR預算設定為營業利潤的5%。該公司在2012年成立CSR部門,2019年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並在員工關懷、社區發展和環境保護三方面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日本命力從員工培訓、福利及Caring Angels計劃等多方面,致力推動著重倫理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大大提升了員工的歸屬感。與零售業員工普遍流失率高的情況截然不同的是,該公司的大部份員工至少服務了五年,有的甚至工作了十年以上。為促進本地社區的健康及福祉,日本命力定期進行企業義工活動,並努力推動跨界別合作,在各方之間創造協同效應。2015年,該公司與香港中文大學食物及營養科學系合辦名為「命力營全城」的創意比賽暨獎學金計劃。該項計劃每年設定不同主題,為學生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應用知識及創意去設計企劃從而推廣社區健康。在環境保護方面,該公司將負責任生產及消費理念融入其產品的生活週期之中。自2018年環保生產工藝日漸成熟時起,日本命力更要求供應商提供對環境無害的產品(主要為瑞典系列)。

在最近一屆的HKBSI中,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以高於90分問鼎榜首,成為首家獲得最高級別「典範者」的企業。作為香港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煤氣專注於創新及提倡環保意識,矢志成為亞洲領先的環保能源及優質的服務供應商。為加強其對履行CSR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承諾,該公司制定了一個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框架,專注於五大範疇:創造商機、確保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為利益相關者作出貢獻及加强企業管治,當中特別鼓勵以創新及創意以實現進步。

煤氣致力開發創新能源解決方案,向可持續能源轉型。該公司採用循環經濟理念,將廢物視為可被用來創造新價值的資源。香港的堆填氣體使用計劃,以及蘇州的一個將廚餘轉化為沼氣的項目,均為最近的一些突出例子。雖然應對氣候變化為公司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為其業務增長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一個典型例子是張家港市的氫化植物油(HVO)工廠,該工廠生產了超過24,000噸的HVO,出售給希望在2019年實現減少碳排放的歐洲客戶。

上述兩個案例的對比表明,具有出色CSR表現的企業有某些共同之處,包括專注於CSR和(或)可持續發展的清晰願景及使命,高級管理層的支持、利益相關者分析、可執行的行動計劃、預算系統以及較全面的影響評估。

圖片出處: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砥礪前行

令人鼓舞的是,不論規模大小,企業都在通過履行CSR,穩步地朝著商業可持續發展邁進。然而,有見於在CSR領域中活躍的公司比例仍然很少,香港的企業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展望未來,各方都要砥礪前行,更著力地在香港的企業中推廣CSR。我們堅信,無論是大型或是中小企業,都應該並且能夠成為負責任的企業!

本文於2021年3月12日在《5th Sustainability & CSR Communication Forum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論壇中發布

橫額圖片出處: freepik

發佈於19/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