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专辑】中小企实践CSR真的做对了吗?
据香港工业贸易署统计,截止2019年6月,香港的中小型企业(下称中小企)有约34万家,占本港商业单位总数98%以上,为约13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显然,中小企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下称CSR)的重要支柱。相比大企业,中小企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据香港工业贸易署统计,截止2019年6月,香港的中小型企业(下称中小企)有约34万家,占本港商业单位总数98%以上,为约13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显然,中小企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下称CSR)的重要支柱。相比大企业,中小企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虽然香港有34万家中小企,但真正实行CSR的只有少数。」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卢永鸿教授(上图)说。在CSR以至可持续发展方面,卢教授是该领域的专家。自2012年起,他定期举办「香港中小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评核,为每个参与企业进行CSR评估,以了解其CSR价值观、如何管理和实践CSR的项目或活动,以及带来的影响,协助他们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更顺利地拓展业务。虽然奖项举办多年,但卢教授指出,参与有关CSR奖项的公司,每次都是那数十至百间;而参与卢教授所举办的指数评核的公司,持续实践CSR的亦只有约20间。

记得事后评估 切勿人云亦云

「虽然参与CSR的中小企愈来愈多,但持久地去做的并不多。」是什么原因让企业即使积极履行CSR,却在量度效益上出现困难,难以持续发展?卢教授直言,很大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根本不了解CSR。 「他们不知道CSR是什么,更没有去了解实行CSR有什么用,完全没有组织,只凭感觉去做。」

卢教授续指,亦有出现过企业「见人做我又做」的情况,眼见别的企业CSR活动反应和效益很好,自己亦跟着去做,根本没有想过是否合适自己企业的性质和业务,却会因为企业实践了CSR而自我感觉良好。若然不懂,又不去学习,也不进行事后评估,又怎会有好结果?

如何评估CSR成果?

企业自身必须透过不断评估项目或活动的成效而作出改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小企如何简单地为其CSR成果作效益评估,卢教授列出了几条易于执行的建议。

1) 中小企应多参加CSR奖项比赛

获得CSR奖项能为企业带来不少价值,不过,参加比赛时企业需要回答企业实践CSR的相关问题,回答的过程正可量度企业实践CSR的成效,企业管理者或会在心中产生疑团︰究竟企业所做的项目是否有成效?反思的同时,亦能推动企业在实践CSR方面更进一步。

企业除了可参加「香港中小企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卢教授亦建议参加由香港品质保证局推行的「HKQAA社会责任指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香港企业公民嘉许计划」、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商界展关怀计划」等奖励计划,以定期「验身」的方式,来衡量企业推行CSR的成效。

2) 重视人力资源与业务绩效

员工是企业重要的持份者,而负责任的企业,往往会为员工提供法例要求以外的额外保障,以加强照顾不同雇员的工作需要。企业可以透过量度公司员工的流失率、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旷工率、员工提出申诉的次数等方面,来制定及推行措施。

3) 改善员工福利

改善员工福利有助提高员工的士气及对公司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工作效率及生产力,同时亦能挽留人才,减低流失率,更可吸引高质素的人才。另外,不同企业的商业价值亦有所不同,应从企业的核心商业模式去量度,如重视环保,便从该方面入手进行量度,如用电情况等。

深化CSR达致可持续发展

CSR等同于企业的履历,企业必须一步一步去学习该如何撰写和改进履历。卢教授说,「首先必须提高对CSR的认识,中小企可以定期参与相关讲座,多学习实践,之后进行评估。」若中小企想深化CSR,达到可持续发展,卢教授亦提出了几个可供中小企参考的概念。 (见下图)

卢教授指出,是否有关顾到相关持份者的利益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CSR不一定能让企业生意变好,但一定会令营商环境变好。​​因为若关顾持份者,他们便会支持你,减低业务风险,减少资源损失,从而有利业务发展。

撰文 莫绮琼

原文刊于 CSR Times by 香港經濟日報

发布于20/12/2019